管理不在于知,在于行。
借用德鲁克老先生这句话,我把它改为“战略不在于知,在于行”。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战略和执行区分开来:战略是谋于庙堂之上,是精英和智者高瞻远瞩冥思苦想后的智慧结晶,是处于万米高空俯看大地前瞻性的谋划布局。
而执行则是动于九层垒土,是一群勤劳朴实的跟随者步履蹒跚落地战略的过程,是躬身俯地辛勤付出一点一滴的身体力行。两者的巨大差异,让无数企业期望跨越战略与执行间的鸿沟。
作为一名企业绩效管理咨询与实战辅导的老师,企业家经常对我提出这样的需求,“江老师,我们公司战略是花了大价钱,请的顶级咨询公司帮我们设计的,公司高管层也非常认同。接下来我想请你们帮助落地战略。”
每每听到这样的要求,我总是心生疑问,制定战略的咨询公司不帮你们落地吗?如果不落地,那这样的战略有什么用?战略绩效应该如何衡量呢?
战略分层与落地关键
1、战略并非大企业专属,中小微企业同样需要。
从时间维度,战略可分为长期、中期和近期三类。长期战略关乎企业方向,虽不必急于书面化,但企业领导人需因时因势思考,方向不明会阻碍可持续发展,不少企业丧失转型机会即源于此。
中期战略为3-5年规划,尽管移动互联时代变化快,但仍有内在规律,企业掌舵人需明确这一阶段的大致方向。
近期战略即年度目标,任何企业都必须明确,否则团队行动会混乱,无法凝聚合力。
2、战略不应仅由老板和战略规划部门负责,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参与。
在明确发展方向后,落实年度目标时,老板只需盯住销售目标和利润这两个关键要素,其他事宜应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切忌老板或战略规划部门告诉研发、生产、财务、人力等你们要做什么。为什么?一是老板和战略规划部门不可能是全能的,对每个专业领域要做什么都清晰明了;二来若每个专业领域的负责人都要老板或相关部门告诉他要做什么,他才知道做什么、该如何作为,试问,这样的负责人是不是从选聘的时候就选错了呢?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部分人都不思考我怎么做,企业最后的竞争力从何去体现?
3、激励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战略落地。
战略的价值在于落地,否则只是空想。落地的关键是让员工愿意行动,而员工的意愿由激励决定。激励的核心是利益分配,因此战略实施必须配套专业、科学的利益分配体系。
不要让战略死在最后3米
战略绩效要实现,战略要落地,必须要打通最后3米。 请各位注意,不是最后一公里,是最后的3米,是触及到战略落地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如果最后3米没打通,战略落地效果归0。
1、第3米,形成战略共识
战略即执行,执行即战略,必须要让组织的高中基层都要认清公司的战略变革并达成战略共识。
方法手段多种多样,反复培训、沟通、交流,座谈,报告会,辩论赛,读书会等等,在各种场合灌输公司变革的紧迫性必要性。
一是强调覆盖的宽度,必须做到100%全覆盖;二是覆盖的深度,让大家对变革产生深度的认知,打深打透;三是覆盖的频次,月月讲、周周讲,天天讲。像法师布道一样,不厌其烦,不嫌其多。
如同稻盛和夫所言,我就是每天宣传公司的理念,不停的说,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大家信了。
2、第2米,详细的行动计划
战略要落地,必须制定详细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战略落地的行动计划,落实到六大要素:行动动作、成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检查人,承诺。
行动计划要变成每周、每日的行动,要责任到人,要明确时间节点,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二是支持战略落地的资源配置计划,包括人财物的资源配置。三是支持战略落地的机制。门往哪儿开,人就往哪儿走。
如果战略导向往左,但激励机制导向往右,请问人们是往左还是往右呢?毫无疑问往右,这就是人性趋利避害的力量。
3、第1米,检查奖罚
想法有了,关键是行动,是每一个责任人的每一步行动。
因为人性懒惰的本质,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奖罚。
人们不会做你期望的事情,只会做你检查和奖罚的事情。
及时检查评估非常重要,检查力就是执行力,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打通最后1米,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检查的频次,要从每月到每周到每天,每一步执行都是战略的落地,检查的频率就是企业运转效率。
二是检查的力度,真抓才能实干,检查走形式,检查力度不疼不痒,甚至被下属蒙,这种检查方法无论如何不能实现战略落地。必须要加大力度,怎么体现呢?在奖罚力度上。
检查力度+奖罚力度=行动力度。
不执行,轻则思过改进,制度处罚,重则丢官去爵,杀伐决断。
以上,共勉!
《绩效增长》团队训战班,帮助企业战略落地,是中层干部的能力提升系统、企业的利润增长系统。对企业来说,有绩效就有一切,没有绩效,一切无效!
让我们期待8月27-29日,366期《绩效增长》团队训战班在西安顺利开讲,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实践我们的使命——帮助100万家企业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