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最大的敌人是谁?是对手吗?不!真正致命的是你每天都能看见,却最容易忽视的东西。
任正非说: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唯有我们内部的惰怠和腐败。
这句话,我最近反复琢磨,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我们总以为,做企业就像打仗,眼睛要死死盯住对面的敌人。研究他们的打法,抢占他们的地盘。好像只有打败了对手就能高枕无忧。
但任正非这段话却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都高估了外部威胁,最先出问题的绝不会是你盯了很久的“敌人”,而是你最信任的“自己人”。
今天,我想用几分钟,和你聊透这背后三个残酷逻辑。
1、很多人喜欢把问题归咎于,市场不好、客户难搞、政策收紧。
但你仔细想想,市场如果真的那么乱,别人为什么还能做得那么好。为什么同样一片红海,总有人能杀出血路?
这是一个残酷的真相,我们严重高估了外部威胁,却严重低估了内部的消耗。真正让企业陷入困境的,是团队懈怠、流程混乱、管理腐败。
任正非用过一个特别经典的比喻。他说:一个组织,就像一座堡垒,再坚固的堡垒,也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敌人从外面打,你会警惕、会反抗。但如果是堡垒内部的根基开始腐烂,那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无声无息,等你发现时,可能已经摇摇欲坠。
企业也是一样。一方面,大家都在喊着要增长、要破局。觉得只要打败隔壁的王总、李总,就能高枕无忧。
但另一方面,很多人却选择性忽视了,你的团队,还有没有创业初期的那种狼性?你的产品,是不是离用户越来越远了?
如果大家只想着“差不多就行”,只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企业离倒闭也就越来越近了。
2、到底什么是企业内部的“惰怠与腐败”?
绝不是简单的贪污或懒散。真正的惰怠,是认知的停滞。真正的腐败,是组织的僵化。你必须警惕,当你的高管不再去一线听炮火,当你的会议室里只剩下好听的声音和阿谀奉承,危险就要到了。
过往辅导过很多企业,前几年靠着行业红利,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许多企业家都很得意自己的“管理哲学”,就是充分授权。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但这两年市场红利消失,企业业绩断崖式下跌。与这些企业家深入沟通就会发现,企业内部早已腐败不堪。部门各管各的,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马屁精大行其道。
敢说真话的人要么离职,要么沉默。所有人都靠以往的客户吃着老本,没人愿意再去做那些吃力不讨好的创新。
所以,你会发现,拖垮一个企业的,往往不是外部的惊涛骇浪,而是内部这种无声的缓慢的组织坏死。
3、再往下挖一层,你会发现,对抗内部衰败的唯一解药,就是创始人的“自我革命”。
公司的天花板是老板的认知,公司的生命力则取决于老板向内开刀的勇气。只有你醒着,你的公司才不会沉睡。
很多人喜欢听好话,把提问题的人当成问题本身去解决。但真正的高手,会主动去寻找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奖励那些敢于暴露问题的员工。
他们不怕犯错,怕是犯了错还被掩盖、被纵容。他们更在乎的是从失败中快速学习、快速成长。所以他的这种自我批判,其实是对事业的极度负责。
“我承认我们这里做得不好,现在我们所有人一起想办法把它做好,下次绝不再犯。”
他们能活过百年,靠的不是没有敌人,而是始终把自己当成最大的敌人。
引领变革,组织需要3个关键要素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如果要接受变化拥抱变化,必须有三个最重要的要素。
1、变革的领导者
对于所有做企业的管理者和经理人来说,你首先要是一个变革的领导者。在一个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因环境的变化,因技术的变化,因顾客的变化,甚至因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实领导者是要持续变革的。
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引领变化,也很难让你的企业在今天的变化环境中真正地接受变化。
2、长期主义的文化
我们的文化能不能够真正地接受和包容变化,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文化这个概念中,不能仅仅是服从,而是能够彻底改变自己,实现自我超越。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长期保持领先的不多,我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在文化上。我们的企业总希望拥有阶段性的成功,成功了之后,就开始写传记,开始出书。
但其实更应该关注自身的可持续性,因为世界还在变,一定要不断突破当下的成功,突破自己,放下所有过去的成功,持续地往前走,才能带领企业成长。
3、创新的员工
在变革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类员工,这类员工叫“对的人”,就是不固守经验,愿意创新与担当、自由,但是绝不忘弃责任。
我们能够拥有这样“对的人”的时候,其实就可以去面对复杂性和解决复杂性。
最后,你说外部竞争重不重要?当然重要,非常重要!但你要明白,外部竞争最多决定你“活得好不好”,而内部问题却直接决定你“还能活多久”。
从今天起,别再盯着外面的敌人了。多花点时间,审视一下你公司内部。因为你需要战胜的,从来不是什么竞争对手,而是你和你团队的认知惰性与组织惯性。
战胜了自己,你才无惧任何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