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N绩效第三季“N次方沙龙”活动昨日启程,绩效导师团陪伴我们的优秀标杆企业家一起走进阿里巴巴探索这个神秘的互联网帝国背后的经营管理之道。
上午在参观钉钉园区后,前湖畔大学负责人——尹国锋老师为我们分享《步步“经”心,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创新之道》的课题。

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从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如何应对外部和内部的挑战?答案是:企业必须不断自我创新,重新获得生命力。
我们看到阿里的目标是做一家能够经营102年的企业,从1999年到今天近20年的时间,即使已经是中国互联网乃至全球互联网巨头,它在持续用更快的速度聚变着。所以,百年后的世界,我们真的无法想象。





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
互联网时代,个体正快速崛起,员工或者伙伴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个人创新能力飞速提升。现在的企业想要获得组织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就是个体的创新能力。所以,很多人都说互联网时代的组织趋势有:去中心化、去集权、去权威、去KPI等。那么,在阿里,他们真的去除了KPI考核吗?



阿里巴巴:超越KPI
因为组织要依赖个人的创新才能获得组织的创新成果,所以阿里提出这12个字——定目标、盯过程、拿结果,最后是“得人心”。


机制+文化,打造阿里独有的归属感
所以,像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它真的去除了KPI吗?没有!他们做的是超越KPI的事,把员工当作伙伴、当作内部客户,企业的角色定位倾向于平台化,发挥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去满足个体的自我欲望和需求,激活个体的“自组织、自驱动、自生长”,通过50%绩效要求+50%文化驱动,打造”新人归属感+老人归属感“+”阿里心经6个步骤”实现文化落地。这样才能持续激活个体,拿到组织想要的成果。

菜鸟不是物流!
当天我们参观走访的第二个目的地是阿里的跨境电商园区,也就是阿里初创时期所在的位置。
与我们做交流分享的是——陈威如老师(菜鸟网副总裁兼首席战略专家顾问),课题为《智能商业时代的企业数字化升级战略思路与实践》。



自马云宣布阿里巴巴布局菜鸟网开始,一直以为顺丰终于迎来了最⼤的竞争对手,京东被拍到第三了,三通一达的苦日子也来了,中国物流行业面临一场大混战,直至今天交流之后才忽然醒悟——如果马云真的去搞了物流,那他就不是马云了。
你要做“头牌”还是要做平台?
很多传统企业已经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行业壁垒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但当他们一进入互联网时代就懵了,不知道要怎么做,是继续坚守自己的“头牌”位置(行业NO.1)还是拥抱互联网转型去做平台?
在互联网企业还没有正式敲破你们行业壁垒的这几年空窗期,传统企业应该立即思考面临市场变化如何实现战略转型,提升当下经营效率的同时,如何进行未来的战略布局?因为等他们进入之后就没你什么事了。


我们很可惜的看到曾经的餐饮连锁NO.1企业——KFC在面临互联网风暴席卷的时候没有将自身的优势资源共享给大家并以此重新找到自我创新发展的突破点,慢慢流失自己的市场份额和成为像“饿了么”这样的新型平台巨头的机会。
而现在的企业不管你有没有做到“头牌”还是“妈咪”,你都必须先拥抱数字化的变革,从用户维度思考你的产品会应用在哪些场景,利用大数据做运营分析来提升你的产品品质、功能和你的增值服务,先将你的企业打造成“头牌”。

那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向平台化去转型?不一定!你可以尝试将企业自身的优势,结合产业链特别是用户痛点,看是否能找出行业切入点+引爆点+实现网络效应的路子;再加上拥有前期投入和试错的成本,才能够孵化创新、布局未来。
我们相信未来的场景都是数字化、智能化的,可能你正在面临的是缺少人才、资金、战略规划,但千万不能忘了:想要破局,唯有变革!
